查看原文
其他

@天涯人,我们身边的骑楼文化,你知道多少?

天小涯 精美天涯 2022-08-02


你知道骑楼的历史发展吗?


你知道三亚的骑楼特色吗?


你知道骑楼为什么叫“骑楼”吗?


今天,小编就带着各位@天涯人,一起来了解下我们身边的骑楼文化。


☟☟☟

 01  骑楼的历史沿革 


骑楼(building overhang),是一种近代商住的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并且留出公共的行走空间。

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柱式上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代表了当时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希腊“帕特农神庙”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由英国人首先建造,是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称之为“廊房” 。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英尺、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

这种将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不仅可以遮挡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还能营造凉爽舒适的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地区十分风靡。


清代《十三行同文街街景》中的骑楼雏形

 

近代,大量海南人下南洋,远走东南亚,谋取生计。从南洋返乡的海南人,不仅带回了南洋文化,也在本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以及骑楼文化,因此成为了这种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产物。

海南民居融入欧洲风格,不仅影响了海南传统民居的形式,更带来了海南骑楼民居新形式。在海南,骑楼的风格,不仅有中国传统式,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还有独具特色的海南南洋式。


1950年著名画家吴坤仁描绘的

海口南洋骑楼老街风貌

 

 02  三亚的骑楼特色 



三亚的骑楼,一般为商住结合建筑,多为三四层高。由于骑楼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会向外延伸至人行道,凑成廊道,供人们行走。远远看去,骑楼像是“骑”在人行道上一样,因此得名“骑楼”。而这种建筑风格,对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三亚来说,非常具有遮阳避雨的实用功能。


骑楼夜景


三亚靠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代代的三亚人到海外经商做生意,往来交流之间,把南洋的骑楼建筑风格带回家乡。三亚骑楼,不仅融合了南洋风格,又加入了三亚地方特色,用海南格木做横梁,石灰做建筑材料,矿物原料做彩绘,青砖青瓦,风格独特。



复古的路灯

南洋古典气息窗棂


 03  天涯区的骑楼景观 


2016年4月,政府相关部门就已启动三亚市解放路立面改造示范段项目,针对天涯区解放路骑楼老楼建设及外貌进行立面改造和路面升级改造。改造总长为850米,主要针对道路东西两侧共11栋建筑完成立面改造,其中新建及改造骑楼2000平方米,外墙涂刷22000平方米,地面铺装2900平方米等。


改造中的解放路骑楼老街


如今,独具南洋风格特色的天涯区解放路骑楼步行街,不仅形成了一个遮风挡雨、可自由步行的长廊,还成为了一条集“休闲、观光、购物、娱乐”的示范街道。


从高处俯瞰已基本改造完成的

市区解放二路街道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亲爱的天涯宝宝们,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欢迎大家积极给天小涯留言噢~~



      来源:天小涯


(↑ 点击查看三亚市天涯区“新名片”)

(↑ 点击查看纪录片《村里的脱贫故事》)

往期回顾

电动车新国标来啦!@天涯人,你的电动车达标了吗?

天涯区开展“倡导文明祭祀,共建平安清明”服务活动

天涯区开展2019年高火险期森林防火工作


编辑:天小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